由哈爾濱醫(yī)科大學青年教師佟丹丹博士完成的一項課題“結腸癌中RUNX3表達及其與TGF-β信號通路關系的研究”,在國內外首次從細胞實驗角度證實:抑癌基因RUNX3能通過依賴TGF-β和非依賴TGF-β兩條途徑,抑制結腸癌細胞生長并誘導癌細胞死亡。瑞士出版的國際學術期刊《生物病理學雜志》近日發(fā)表了這一最新研究進展。
結直腸癌是人類常見的惡性腫瘤,它的發(fā)生除了與飲食因素有關外,還與抑癌基因失去活性、轉化生長因子β(TGF-β)信號通路調節(jié)紊亂等多種因素相關。人類RUNX3基因于1994年發(fā)現(xiàn),最初被命名為急性髓性白血病基因,以后又被稱作多瘤病毒強化因子結合蛋白基因。作為一種抑癌基因,其活性減弱或消失均可導致結腸癌的發(fā)生。了解它怎樣通過調節(jié)TGF-β信號通路和促進結腸癌的發(fā)生,對揭示結腸癌演進奧秘十分必要。
TGF-β是一種具有廣泛生物學活性的細胞因子,幾乎作用于所有細胞,控制細胞的一系列生命活動。一旦TGF-β的信號通路發(fā)生改變,能引起多種疾病。近年來的報道表明,TGF-β在人類多種腫瘤如胃腸道腫瘤、乳腺癌、卵巢癌和神經(jīng)內分泌腫瘤的惡性轉化、浸潤及轉移中均扮演重要角色,且能影響腫瘤細胞對化療的敏感程度。RUNX3作為TGF-β信號通路中的重要蛋白,參與對上皮細胞生長進行負調控。
前期科研工作中,佟丹丹在哈醫(yī)大第三醫(yī)院病理科主任耿敬姝教授的指導下,首次發(fā)現(xiàn)了依賴TGF-β途徑可抑制腫瘤細胞增殖。在此基礎上,科研小組在哈爾濱市科委青年基金項目的資助下,對RUNX3可否通過其他途徑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和增殖進行了深入系統(tǒng)的研究。她們從結腸癌細胞系入手,深入開展實驗研究,采用多種分子生物學手段,用TGF-β刺激腫瘤細胞,在不同的時間點觀察腫瘤細胞的生長、增殖狀態(tài),并檢測TGF-β信號通路中蛋白的表達,最終成功地確定RUNX3基因不但能通過依賴TGF-β途徑,還可以通過不依賴TGF-β兩條途徑發(fā)揮作用。
專家評價指出,這一研究成果具有先進性和獨創(chuàng)性,在國際上首次報道了結腸癌發(fā)生過程中新的信號途徑,對明確結腸癌的發(fā)生原因、早期診斷及臨床治療有重要意義。